最近,關于微信朋友圈里虛假廣告背后的千萬級產業(yè)鏈被傳得熱熱鬧鬧,“雞湯文”本是無辜的載體形式,現在也被戴上了高帽四處游街。
人人喊打的背后當然有必然的因素,這個我們不去深究,因為現在漫天都是清點雞湯文罪狀的文章。我想說的是,刨去“虛假”、“欺騙”、“誘導”的外衣,單從這種推廣形式上看,我們是不是該學到點什么呢?
首先,我們明確一下雞湯文刷屏朋友圈的全過程:
一些專門的微信號或者APP平臺先是接入廣告,再撰寫“雞湯文”,內容不外乎“健康”、“育兒”、“風水”、“情感”類,插入廣告然后進行分發(fā),讓任務平臺的用戶進行轉發(fā)分享。用戶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后,只要有人閱讀,系統(tǒng)會自動統(tǒng)計閱讀量,每次有效閱讀,用戶可以獲得0.03元至0.05元,如果有人再次轉發(fā)的話,閱讀提成也同樣分給注冊用戶。一篇10萬+的雞湯文,廣告費可達3.5萬元,加之轉發(fā)成本不高,平臺的灰色收入至少3萬以上。年輕人大部分還可以自動屏蔽這類推廣,但是爸媽級用戶的胃口就此被吊上了,“健康”、“育兒”、“風水”、“情感”,這些都是長輩們容易相信、樂于關注并傳播的事情,心里想的是傳遞了有益信息,深不知自己成了別人的吸金利器。大概就是這么個情況。如果再直白點說——依附于雞湯文的廣告就像是經過了升級包裝的產品,先是找到一群“粉絲”,給他們以持續(xù)不斷的小福利,再通過這部分人進行大面積傳播推廣,增加曝光率,最后從中找到目標人群,成功推廣產品。
只不過,廣告有毒,雞湯太浮,加上微信明令禁止誘導分享,一旦曝光就成了過街老鼠。然而話又說回來了,虛假產品都能做得風生水起,為什么很多真實有益的產品卻備受冷遇呢?我們是不是應該冷靜思考點什么了……
第一:雞湯再毒也有人愛看
什么是“雞湯文”?一篇比較有意義的文章,能給人啟迪,或者發(fā)人深省,或者暖心的,都可以叫做雞湯文。很多人排斥的原因是,雞湯太濃卻沒有營養(yǎng),道理大家都懂,講那些虛的能解決實際問題嗎?更有文章瞎編瞎舉例,最后表達出淺薄枯燥的大道理,著實令人反感。
話是這么說不錯,但當你看到諸如《姑娘啊!可長點心眼》、《人生不得不提的30個忠告》、《這五種食物千萬不能吃》、《猴年的必轉!揭秘本命年的一些注意事項》等等這些標題,還真難保你不會點開。第一,標題懸念滿滿,讓你忍不住想打開。第二,內容看似與自己的生活緊密相關,明知可能會很扯,也會想點開一探究竟。這時候就不是理性、明智等等自我約束的詞碼可以控制住的了。
既然這種形式的推廣真實有效,那么好的產品為什么不可以借乘東風試試呢?大家一直強調,品牌要注重講故事,推廣要注重講故事,你的故事到底講到了哪里,又有多少人為你的故事買單呢?千萬不要為了講故事而講故事,創(chuàng)作出了自以為高端優(yōu)雅感人至深的故事,然后進行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廣告投放,最后實際接收并能消化傳播的人卻寥寥無幾。從這次曝光事件中,我們要吸取教訓,更要學習經驗,不妨學學這種被“嫌棄”的講故事方式,故事可以不高端,但一定要接地氣,故事可以不優(yōu)雅,但一定要有吸引力。受眾愛看的,才是有效的
第二:培養(yǎng)“忠誠粉”是必要的
在這個事件中,存在著一批“忠誠”的轉發(fā)者,他們孜孜不倦,他們樂此不疲。當然,你會說,這些都是受利益驅使的“偽忠誠粉”。轉發(fā)傳播只是為了獲得收益罷了,一旦樹倒猢猻散,誰還會去搭理誰?談“忠誠”二字豈不可笑? 在這個并不光彩的事件中,這么評價確實沒問題。但是摒棄“虛假”、“違規(guī)”之類的罪名再來看,我們也應該意識到,一個產品培養(yǎng)一批愿意為自己傳播、擴散的“粉絲”的重要性。不必深究什么是“忠誠粉”,因為如今社會,如果沒有任何利益的驅動,本來就不存在“忠誠”二字。想要放著產品坐等別人來深愛,管你產品精彩頂了天了也不會多大突破。
至于怎么培養(yǎng)粉絲,那就要用福利和服務說話了。交流、溝通、送福利……把不合規(guī)的轉發(fā)抽成換成合情合理的福利補貼,用心經營,持續(xù)問候,相信得到的粉絲一定會比轉發(fā)平臺上那些單純?yōu)榱宋⒈±娑缘挠脩糍|量高得多得多。
第三:爆發(fā)式推廣
說到這次曝光事件,很多人抱怨每天早上起來打開微信號就會被雞湯文刷屏。毫無預兆,爆發(fā)式群現。這是因為平臺分發(fā)文章之后,“粉絲”集中性及時轉發(fā),導致在短時間內爆炸般的傳播效果。我們做產品推廣是否也能采用這樣的方式呢?都說高投入高產出,低投入零產出,那么在資源不多、資金也不多的情況下,果斷放棄細水長流法,選擇爆發(fā)式推廣方式,是否能收獲不一樣的驚喜呢?
總之,就這次事件來說,如果你是懂法的,那你可以去評判虛假廣告;如果你是懂文的,你可以去批判雞湯有毒;如果你是做推廣的,那么,熱鬧之外,不妨從負面案例中學一學正面經驗……